四川如何更好应对“厄尔尼诺”
王赛鸽 陈彬 苏锐
厄尔尼诺是发生在热带海洋的异常现象,是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不稳定状态下的结果,显著特征为海水温度升高;而大气环流的作用会把异常信号传递给热带的其他地区和中高纬度地区,从而带来全球性的影响,如造成一些地区严重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却发生暴雨洪涝。厄尔尼诺现象平均约每4年发生一次,通常持续9至12个月。7月,世界气象组织宣布,厄尔尼诺条件已经在热带太平洋形成,这可能导致全球气温飙升、破坏性天气和气候模式的出现。虽然我国位于厄尔尼诺的边缘地区,但由于季风以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厄尔尼诺会对我国气候产生巨大影响,包括气温、降水甚至台风登陆。
(资料图)
暴雨洪涝是四川发生频率最高、危害最重的气象灾害之一。面对洪涝灾害,近年来,四川已经做了许多努力。实现了流域的联防联控。四川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在2021年建立了覆盖全省21个市(州)的流域水旱灾害联防联控机制。提高了精准科学预警预报能力。持续优化和完善水旱灾害决策支撑系统,优化修订洪水预报方案,持续完善流域河系预报体系。加强水文气象耦合预报研究,提升预报预警时效和精度,为水旱灾害防御提供技术支撑。抓实抓细防汛减灾各项工作,扎实做好保障。力量物资是防汛减灾救灾的基础,抢险救援能力是应对处置洪涝灾害的关键。加强力量物资和能力提升两个保障,有利于防汛救灾工作的落地落实。
四川省为做好防汛工作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厄尔尼诺可能会加剧全球气候异常的情况下,密切关注趋势,做好监测预警,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对于城市内涝等灾害防范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开展城市全域排水管网市场化、专业化管理维护,形成统一运维机制。可以参考市政排水设施的管理,由四川省各地政府相关部门进行维护,成立排水公司,委托其对排水管网进行维护管理。建立、健全及落实排水管网维护管理工作的激励考核机制,制定标准,聘请专家和第三方机构对城市排水管网运营维护情况进行考核,依据考核分数给运营企业一定奖励。
有效衔接城市管道排水与河道排涝设计标准,综合考虑效率和成本因素,结合四川省各市的当地条件,将河网和管网构建成一个整体的系统,模拟计算河道水位的变化对管网排水的影响以及管网排水的大小对河道水位的影响,来做出相应改进。以流域为单元,统领排水系统的建设,构建布局合理、标准适度,科学调度,具备滞洪削峰、减势消能功能且与生态环境友好的防洪治涝工程体系。
加大易涝隐患区域及易涝点整治力度,采取针对性措施整改消除隐患。持续开展管网清淤,确保重点区域防控到位。构建实时在线监管体系,实现对城市(县城)重要市政基础设施实时监管,及时发现解决问题,保障市政基础设施安全运行。汛后组织力量第一时间开展抽水清淤、设施维修、房屋排查、开工复核等工作,加快市政公用设施灾后恢复。
加强洪涝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在容易发生积水内涝的下凹桥和低洼地点安装积水深度监测与警示装置,超过设定的积水深度时通过声、光提示行人注意安全,并将数据上报管理部门,及时采取断路等管控措施。研发城市多风险多要素协同监测和高保障信息传输系统,保障城市地区洪涝水文多要素协同监测和数据传输;开发针对城市内涝的应急救援力量智能化部署系统,可通过手机APP、微信小程序等应用向公众发布实时预测、预警数据,实时收集受灾区照片、地理位置、受灾人群信息等,及时更新调整应急救灾方案。
构建多风险应急预案,提高多部门多区域协作管理能力。针对四川可能发生的事故灾害尤其是多灾种叠加和巨灾风险应急处置工作预案、响应流程和救援措施,增设跨区域、跨城市应急能力资源配置预案,推进模块化分布式管理,全面提升应急响应能力。落实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防汛责任制体系,明确各级防汛主管领导、主责部门、指挥调度场所和值守人员。组织防汛重点区域的居民进行防汛避险演练,完善应转移人员和避险地点台账,准确掌握相关街道、社区及重要区域完成人员转移所需时间,实时精准掌握人员转移进展和转移人员动态。
加强防涝减灾宣传教育,增强公众风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通过各类媒介的宣传,倡导居民在灾前做好避险,关注气象信息和防汛指南,做好自身防护和应急准备,遵守防汛规定和指示,提前避险转移等;灾中向有关部门反馈自己的情况和需求,积极配合防洪防汛工作。此外,针对易涝点居民,要考虑制定政策性的补偿机制,或者开发适宜的商业保险种类,用以补偿受灾居民的灾后损失。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生态治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