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京走出国门了!拿下史上票房最高的中外合拍片,总算是实至名归
巨无霸登场。
众片都得给它让道:
(资料图)
上映首日排片占比37%,票房占比过半,一日拿下1.3亿。
这场面并不意外。
因为它回来了:
巨齿鲨2:深渊
上一部就卖爆了,国内票房破十亿。
深海,怪兽,爽片。
不必期待太复杂的剧情,这就是一杯清凉解暑的院线特饮。
现在的第二部,由中方主控,好莱坞班底制作。
主演:吴京+杰森·斯坦森。
两强争霸,到底“鲨”死谁手?
抱着对第一部一样的期待,Sir又捧着爆米花,踩着凉拖鞋,到电影院里准备享受空调、海滩和惊声尖叫。
可是看着看着……
咦,这还是我认识的那个《巨齿鲨》?
没错。
《巨齿鲨2》变了。
最根本的原因可以概括为:心野了。
01
说来也奇怪。
鲨鱼题材老旧,《大白鲨》已经过去快50年了;
又土味,越来越不着边际,什么《鲨卷风》纯属把观众智商摁在地上摩擦。
当初《巨齿鲨》上映,都以为它会扑。
的确评分不高,豆瓣5.7,IMDb上5.6。
可为什么偏偏又卖得那么好?
不只在国内。
国际市场上也仿佛开挂了一样。
不仅在34个国家和地区的电影市场上斩获首周票冠,以1.4亿美金,成为当年的全球首周末票房冠军,还连续两周问鼎全球票房周冠。
最终全球总票房超过5.33亿美金。
成为票房最高的中外合拍片。
怎么做到的?
在Sir看来,它最大的成功就是标准。
一部标准的爆米花怪兽灾难片。
好莱坞嫌这个题材太没新意,不再重视。
可对这个类型的需求其实仍然很大,《巨齿鲨》的出现恰好杀了个回马枪,及时填补了空缺的生态位。
《巨齿鲨》的标准还在于,不搞骚操作。
一会让鲨鱼飞上天,一会又长出五个脑袋。
△ 《夺命五头鲨》
拍鲨鱼,人家是认真的。
改编自斯蒂夫·奥顿的同名畅销书。
作者有成体系的一套科幻设定:
在地球海洋最深处的海底虚构了一个能隔绝不同生态的温跃层,里面生活着许多史前巨兽,其中就包括巨齿鲨。
更难得的,电影主线还非常聚焦,探索,遇险,救援,斗鲨。
把鲨鱼放在被瞻仰的中心。
为了展现巨兽的惊悚,非常有耐心地将巨齿鲨的出场时间,安排在电影开场的第34分钟。
当巨型乌贼即将破坏潜水器的时候,危机突然解除,可一转眼,几十米长的巨齿鲨咬死了巨型乌贼,成为了新的危机。
(这对冤家第二部又聚头了。)
一次次的巨物来袭,展现鲨鱼的危险,挑逗观众的肾上腺素。
片中还加入不少中国元素。
开场的上海风景,结尾的三亚海滩,中国面孔的演员,以及李冰冰担任女主。
让我们熟知的怪兽片,多了前所未有的亲切感。
而现在的《巨齿鲨2》。
再次升级。
02
《巨齿鲨2》打破了《巨齿鲨》。
故事有延续。
但类型却在转变。
吴京的加入,让电影成为双雄模式。
两个动作片硬汉,怎么做到功能区分?
吴京的张九溟是科学家。
继承了第一部的情节:他是第一部张博士的儿子,也是李冰冰饰演的苏茵的弟弟。
在采访中,吴京说自己参考了小米公司雷军的风格。
所以在电影前半段,他很多情况是能不动手就不动手,尤其是对待敌人,大部分也是智取。
甚至为此专门说服主创团队,给角色加了很多“京口”台词。
另一边。
斯坦森饰演的乔纳森·泰勒,在第一部结尾成为了苏茵的男友。
姐夫和小舅子的关系?
不止。
设定里,苏茵因为意外去世,所以连接他们的,成了少女梅英。
一个是亲舅舅,一个是准继父。
所以“双雄”不仅在行动上配合。
在家庭关系中,一东一西也成为镜像。
《巨齿鲨2:深渊》的另一个调整:类型多元。
在怪兽片的基础上,加入枪战、破案和……“太空元素”。
在海底穿着防水服,相当于太空服;
开潜水艇,相当于太空飞船;
海底基地,相当于太空舱;
而一旦直接暴露就会毙命的高压深海,相当于真空宇宙,再加上随时会“抱脸”的海底生物……
电影营造出一种类似《异形》,窒息惊悚的太空氛围。
就连原本的怪兽片类型,也开启自助餐任选模式。
更多的怪兽登场。
蜥蜴被小龙吃,小龙被大龙吃,大龙被巨齿鲨吃……巨齿鲨不是威胁,而是生态的一部分。
人类的贪欲,对海洋的破坏,引发了灾难,最终反噬人类自身。
除了类型进化。
《巨齿鲨2》里的角色也都进化了。
对第一部的各种Call back。
比如主角团里的黑人小伙伴DJ,在第一部里还吐槽:
我一个在办公室操作电脑的宅男,为什么要跟你们这群人下海、游泳、打枪,还和大鲨鱼呲牙玩?
但到了第二部里,他已经进化成了全能战士。
游泳,健身,玩枪,打斗,无所不能……
成为了笑点来源。
同样的设计,还有小狗狗。
第一部结尾,那只从大鲨鱼嘴里逃生的小狗,在第二部里,同样出现了相似的情景。
小狗最后被梅英救下。
甚至连乔纳森对张九溟的这个就一点点的手势也再现了。
为什么两人会心一笑?
因为在第一部,姐姐苏茵用这个对乔纳森表达过爱意。
03
说了这么多,你可能已经发现《巨齿鲨2》舒筋动骨,大改造工程。
为啥这么费力?
老实说,如果重复老路,照样会有得卖。
毕竟当初《巨齿鲨》也不是靠新意取胜的。
但作为一部中方主控的中外合拍片,《巨齿鲨2》的野心不仅仅是在国内市场赚一笔,收回成本。
而是要开拓更广阔的海外市场。
这就面对一个问题:你打算向外输出什么。
鲨鱼吗?
鲨鲨虽可爱,但总觉得差了点意思。
今年这个暑期档让Sir感慨的,是“卷”。
有票房,有口碑,但同时观众掏钱买电影票也比以前谨慎了,于是片子都得卖力提升关注度。
虽然今年暑期档很多电影Sir都喜欢。
但说回“内卷”这件事。
本质上不就是环境封闭,蛋糕有限,难以突破么。
国产片是否有可能开口朝外,冲出另一片天地呢?
虽然现在许多国产片已经不把好莱坞一线大片放在眼里(《芭比》目前票房才2亿),但比起在自家门里碾压对手,更值得称道的难道不是与对手一同到国际市场里竞争份额么?
哪怕脱离了内地市场,票房可能一下就被甩开了。
但万事总得有起步,总得要去尝试。
所以也能理解,《巨齿鲨2》想多试一些。
比如请吴京出演。
海外认识他的人肯定比国内少。
但片方不是看重他的知名度,而是他作为导演的经验。
他有很多想法,比如说如何用办公室等环境展现人物性格、交代人物背景;如何处理他和电影中外甥女(梅英)的关系;如何增加幽默感以及各种大大小小的情节,他都会把自己的想法摆到桌面上。他不仅动作场面令人惊叹,也很懂戏,对每件事情都很敏感,是一个真正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演员。
在一些场景的拍摄中,吴京和杰森都有各自的想法,然后他们就会一起走向导演,其他人看到也会围过去。每个人想法不同,但大家的目标都是一致:让这场戏拍得更好。
——雪豹财经社《独家对话|
制片人:这是吴京站上全球舞台的开始》
除了演员之外,在拍摄制作中也大量启用了来自中国的编剧、道具师、特效师等工作人员。
所以,很容易回到那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我们已经拍出了很多数十亿票房的优秀作品,甚至有了国内观众愿意充当自来水的电影工业(《流浪地球》和《封神》),为什么还要和好莱坞合作,还要学习好莱坞?
Sir说回那两个字。
标准。
第一部《巨齿鲨》在采访时就有的一个趣闻:
结尾的重头戏,鲨鱼袭扰三亚海滩。
按照一般的想法,做报备,租海滩,找群演,组织好团队,现场开拍,找一些维护,不够的人数和场景之类,用特效弥补就行……
但好莱坞是怎么做的?
它先制定了标准,什么叫涉水。
然后规定,水漫过腿肚子就算涉水。
接着确定涉水的群演需要什么标准的维护。
设定标准,以10人为单位配一个救生员。
那救生员的水准又是什么?
是需要有资格证、双手举20斤重的壶铃可在深水中踩水不下沉,以及保证快速二百米离岸冲刺游往返……
而《巨齿鲨》结尾的场面,参与的群演有上千人,因此需要上百名专业的救生员。
剧组为此不得不从新西兰调职业救生员来做维护……
注意,上面的这些规定和标准,并非针对《巨齿鲨》,而是通行于整个好莱坞的行业规范。
可能很多人会好奇,为什么要这么麻烦,徒增成本。
但事实是:
一个良性的产业,绝对不能只靠着少数人的献身精神来发展。
一个现代化的电影工业,应该考虑到参与者的风险,完善方方面面的细节。
就像《流浪地球》里郭帆提到的吃饭问题,拍电影前,没想到2000人的剧组一起吃饭怎么处理,因此出过纰漏。
因此,合拍片中,从好莱坞合作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可能才是《巨齿鲨》IP的隐藏价值:
除了在存量市场争夺动辄多少个亿的数字。
也要寻找出路,去接通外部市场和先进经验。
尤其是,在这个双向的过程中,通过专业的合作,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影人,了解中国文化。
这样,国产电影的未来也才会更加开阔。
回到《巨齿鲨2》。
这部由我们主导的中外合拍片,想要做的已经不是在大片基础上做本土化植入那么简单。
而是调转思路,把我们的故事用更国际化的方式,讲给更多人听。
所以期待巨兽回归。
更期待这是一场猛兽出笼。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吉尔莫的陀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