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千年,合水古法造纸魅力无限
初秋,金风送爽。从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县城出发,大约半小时,便到达合水镇兴旺村,这里是传承蔡氏古法造纸文化作坊的村落。兴旺河畔,流水潺潺、杨柳依依,风景如画。
兴旺村白皮纸生产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造纸术的“活化石”。精通造纸术的蔡伦后代因躲避战乱,在明朝洪武年间,从湖南莱阳经江西入贵州途经兴旺村时,见此地是造纸的一块宝地,遂决定在此定居,以造纸这门“绝活”维持生计。
“造纸不轻松,七十二道工,道道需用工,外加一道口吹风。”造纸作坊里,正在舀纸的村民蔡文德告诉笔者,兴旺村沿袭的蔡伦古法造纸术,以构树皮、松膏、石灰等为原料,生产工序十分复杂,生产过程包括选料,浸泡、蒸煮、漂洗、碎料、舂筋、打浆、舀纸、晒纸、收垛、分刀、捆扎、包装等多道工序。这门手艺从祖辈手里一代代传承下来,至今已历经15代人。鼎盛时期,村里从事造纸生产的有六七百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村民蔡文德在舀纸。
早在清末民初,合水镇的白皮纸就因纸质优良享誉四方,一度远销四川、湖南、广东等地,出口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
蔡文德用古法造纸术造纸。
“用蔡氏古法造纸工艺生产的印江白皮纸,洁白柔软、韧性好、防蛀等功效,被广泛运用于书法、装裱、花灯制作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纸制作技艺”省级传承人蔡文举说,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合水镇每月有几千上万捆白皮纸远销外地。
然而,随着时代发展,现代造纸业的蓬勃兴起使合水古法造纸业受到巨大冲击,手工纸市场日益萎缩,村民也逐渐放弃了这门手艺。“年轻人大多选择出去打工,掌握这门技艺的人也越来越少了。”蔡文举说。如今,造纸作坊成为遗址,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传承和保护蔡氏古法造纸术,2005年,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把合水古法造纸作为文化旅游资源纳入县文化旅游发展规划;2012年9月,兴旺村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古法造纸艺术之乡”;2013年,省文物局下达专项资金修建合水传统造纸生态博物馆,2014年7月完工并投入使用。
合水古法造纸生态博物馆,是以黑瓦和竹子为主材建筑的房屋,记载着千百年来古法造纸的文化和历史。走进博物馆,墙体四周记录了古法造纸的历史、遗址和荣誉,展厅里陈列着白皮纸,一侧整齐摆放着铜人生动演绎的古法造纸工艺,中间摆放着白皮纸制作而成的油纸伞等产品,是集传统造纸术、科研、生态文化及旅游于一体的生态博物馆。
古法造纸博物馆里,展示古法造纸术过程。
“传统造纸生态博物馆可有效保护和传承白皮纸传统工艺,展示传统造纸文化,拯救濒危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彰显传统造纸的文化魅力。”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说。
为深入盘活文化旅游资源,传承保护挖掘传统文化,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助推印江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11月,该县启动建设合水古法造纸创意产业园项目。该项目充分利用造纸博物馆已有资源,完善特色餐饮区、特色民宿、露营、户外拓展、研学基地等业态,通过市场化运营的方式盘活文化资源,深入保护传承了合水古法造纸技艺。
“在合水古法造纸创意产业园,既能感受非遗的魅力,体验传统造纸工艺,也能领略田园风光品,尝农家美食。”合水古法造纸创意产业园项目负责人张浩樊说。
古法造纸博物馆,隐藏着时光的记忆,是对造纸文化的传承,也是对工匠精神的弘扬。
(蔡茜)